2017年8月10日至12日,2017(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简称“建博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秦森企业通过此次参展,从挽救、传承的角度,向世界展示了古建筑修复、活态保护与文旅开发三方面成果,深受行业专家、专业人士高度赞誉。
2017(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简称“建博会”),以“保护、修复、利用”为主题,同期举办多个建筑遗产保护相关主题的学术论坛及各类文化遗产体验活动。作为目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展会,本届博览会吸引了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建筑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企、事业单位,以及意大利、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内的82个单位参展,业内热点、前沿技术、国际化领先理念竞相齐放。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遗产保护逐渐从注重遗产物质载体转向更加注重对延续的活态的精神文化的保护利用。本届博览会上可以看到今年7月刚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8年申遗历程等诸多亮点。
国家文物局宋新潮强调,“社会组织的参与,不是今天才开始的,社会力量始终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其中,秦森企业作为民间古建工艺传承、活化利用的先行者,获得了包括诸多业界前辈的关注和赞许,成为展会中当之无愧的热点明星。
作为本届展会的一大重头戏,先后六场全天候学术论坛从国际遗产保护实例到中国本土古建筑修复技术,从宏观保护规划到具体新型技术,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给观众献上了一份饕餮盛宴。上海燊榕古建保护研究中心作为组织者,组织举办的“遗产活化与旅游文创”分论坛,请来了包括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秦森企业文旅事业部总监赵松、瑞典Uppsala University教授Christer Gustafsson等在内的国内外业内大咖,分享、传授各自在遗产活化与旅游文创多年实践经验中的最新思考,引人瞩目。
从绍兴到上海,从乡野到城市,秦森带着对自然的敬畏,对乡愁的惦念,对美好的坚守,在抢救·修复·重建的道路上走过了整整三十年。本届建博会上,秦森将遗产保护利用前沿实践成果展示在业内舞台中央,通过多形式结合的展出方式与大咖云集的学术论坛,为观众和业内同行提供了诚意满满、亮点十足的观展、交流体验。
以数百年历史木构件搭建而成的展台成为焦点
关于展台设计,秦森将一栋清代徽派建筑厅堂局部木构架带到现场,由粗壮细密的白果木柱,硕大朴拙的冬瓜梁,以及月梁、元宝托、梁托等处大量呈现的精美木雕搭建而成的秦森企业展台,在开展首日便成为人群目光和闪光灯追逐的焦点。
匠人技艺引围观,获CCTV等知名媒体点赞
本次展会邀请秦森企业古建基地雕花组组长厉阳君现场展示木雕工艺,成为本届展会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无论是驻足雕花工作台前的大批观众,还是包括CCTV在内的各大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无不对这样一群甘于平凡却暗自伟大的手工匠人啧啧称赞,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俄罗斯文化部人员也纷纷驻足与厉师傅拍照留念。
论坛齐聚学术大咖,秦森之作受高度关注
本次上海燊榕古建保护研究中心组织的“遗产活化与旅游文创”论坛中,“敦煌女儿”樊锦诗在论坛中分享了她与敦煌相伴一生的坚守与敦煌在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完美契合的实践经验。
在实现旅游开发中,樊院长团队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保护总方针,采用全方位、多方面的预警监测体系,在保护与旅游之间找到到一个平衡点,做到保护与开发利用两不误。演讲期间,樊院长并提到遵循相同理念的秦森绍兴文旅项目,值得去看看。
秦森企业文旅事业部负责人为观众分享了秦森企业在上海·品臻園和绍兴·品臻園两处文旅地产项目中的开创性尝试,古今兼顾、新旧两立的创新应用实例为业内同行提供了文旅地产运营全新的模式参考,精彩的演讲获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反响。
此外,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限公司邹怡情所长、瑞典Uppsala University教授Christer Gustafsson、思彼思商业规划院院长李少渠、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公共艺术委员会会长张宝贵等国内外行走在保护与旅游文创实践和理论探讨前沿的大咖也都纷纷做了精彩演讲。
古建文化藏品精品呈现士绅生活品质
与木构架一同亮相的,还有秦森精心挑选的各类文化藏品。大件如高达一米的明末清初时期的牛腿、古朴大方的立柜、精巧考究的屏风、简约雅致的琴桌,小件如配套展示的香炉、茶具、摆件,每一个物件都以其独有的气质诠释当代士绅生活,吸引着观者的目光。
精美礼品打造行走的名片
本届博览会,秦森精心准备了秦森企业特制帆布包、手绘团扇、笔记本等礼品,设计感十足的礼品在众多观众的身上成为展会中秦森企业行走的名片。
为期三天的2017(上海)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圆满落幕。人未散,心致远。秦森企业,在传承的路上,不止于斯。